6月3日至5日,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自然观察体验中心继续线上联合举办生物科普大讲堂活动,京津冀地区市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2000余人次参与了第二期科普活动。
6月3日,潘丽娜老师由“鸟类、昆虫与人”引入,我们肉眼可见的多姿多彩的生命世界,所有可独立生存的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到复杂的生命体(如动物、植物乃至我们人类)均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没有细胞就没有生命。通过一幅幅精美的细胞照片,讲述了细胞的发现过程,细胞学说的建立,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典型代表,并以宏观世界常见事物类比讲解了细胞内部关键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讲座中积极与观众互动,耐心回答了十几位小朋友提出的问题,增强了大家对细胞基本知识的了解,激发了同学们对生物世界的求知欲。
6月4日 刘西周老师系统介绍了身边的杀手–毒蘑菇,科普了什么是毒蘑菇,毒蘑菇中毒案例及其后果严重性,毒蘑菇靶器官损伤类型及其症状,如何救治毒菇患者,常见毒蘑菇鉴别的五大误区以及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进一步科普了毒蘑菇相关常识,以经典毒蘑菇生活案例结合最新研究进展,丰富民众毒蘑菇常识,降低毒菇中毒概率,提高了民众毒菇防范意识。并倡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热爱生命,远离毒菇!
6月5日,邹金华教授从地质年代与物种演化、植物的种类数量开始,向听众介绍了植物界七大类群: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讲解了被子植物为什么是植物界最高等的一个类群,以及介绍了身边的一些常见的被子植物,如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毛白杨、加拿大杨、银白杨、旱柳、垂柳、迎春花、连翘、金钟花、月季、玫瑰和华北珍珠梅的形态学识别特征等……邹老师为屏幕前的学生们奉上了一场绘声绘色、兴味盎然的科普讲座,带领学生们感受自然的魅力、感悟生物的多样性,从而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据悉,此次的天津第36届科技周之生物科普大讲堂将于6月10日至6月12日举办第三期系列讲座,系列讲座有效拓展了青少年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市民和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了民众对生物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了环境保护意识,营造了浓厚的天津市科普周活动氛围。